很多國外學者已經認識到,胎兒不僅是一個生命體,而且是積極、敏銳的人。胎兒具有感覺、理解、學習能力和較復雜的生理反射機能;胎兒與母體之間存在著生理、行為和信息的傳遞;胎兒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可表現為胎心加速、腦電活動及胎動方式的改變;子宮外的環(huán)境可對胎兒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因此,如何改善胎兒的內外環(huán)境,充分發(fā)掘和利用早期學習與教育的潛能,以促進人類早期行為的發(fā)展,已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焦點。一些國外學者的獨創(chuàng)性研究表明:在人類早期發(fā)育階段給予適當的感覺刺激(主要是聽覺刺激,如優(yōu)美,悅耳的音樂,父母對胎兒說話和唱歌的聲音,以及觸覺、視覺、前庭感覺刺激等),可明顯促進嬰幼兒感知和語言功能的發(fā)育,增強家庭內部的凝聚力,并有助其生理一心理一社會潛能的全面發(fā)展。
國外研究還表明:早在妊娠的第3個月,胎兒就能感知聽覺刺激??梢栽O想,如果感受不到母親的心跳或母親熟悉的聲音,胎兒的神經系統(tǒng)將不能正常發(fā)育。在一項研究中,專家把一個特制的麥克風置入孕婦已擴張的宮頸內,以記錄宮腔內所有的聽覺刺激。結果發(fā)現,孕婦心臟的節(jié)律性搏動是主要的聽覺刺激,新生兒在出生后不久再聽到從官腔內所收錄的母親心音時,會變得放松、安靜。其他學者也做了類似研究,結果表明:不僅母親的心音對新生兒有鎮(zhèn)靜作用,而且新生兒能辨別出母親的聲音。當新生兒聽到母親在孕期喜歡聽的輕音樂時,立即停止哭泣,并且全身放松。所有這些說明,嬰兒在出生前就已有記憶能力。在1984年已有證據表明,妊娠期的歌聲能促進孩子的智力發(fā)展,而且母親歌聲的和諧振動能使胎兒獲得感情、感覺上的滿足。曾在官腔內聆聽過歌聲的新生兒似乎更為安靜和敏銳,在出生后即對新環(huán)境的變化非常敏感。有的學者還指出,大約在妊娠第20周,胎兒的耳迷路發(fā)育成熟,應從此開始,選擇古典音樂或者其他旋律優(yōu)美的音樂,對胎兒進行聽覺刺激,避免不和諧的噪聲和強度大的聲音(如搖滾樂等);在妊娠第24周后,胎兒最容易聽到頻率較低的(父親)的聲音,父親可對胎兒講話或唱歌。還有的學者認為,應從妊娠第12周開始,采用頻率低于800赫茲、富含泛音的樂曲對胎兒進行聽覺刺激;在妊娠后半期及嬰兒出生后,可采用較高頻率和較快節(jié)奏,并含更多音素的樂曲。如此,可盡早地誘導迷路聽覺,而迷路聽覺是人體各種感覺的樞紐。
國外學者通過實驗研究,以為觸覺刺激對胎兒很重要,常用的觸覺刺激方法是通過孕婦的腹部來間接刺激胎兒的軀體感覺系統(tǒng)。有證據表明,觸摸感是使胎兒產生安全感的主要因素。這意味著加強胎兒與雙親之間積極的雙向聯系是必要的。來自母體的輕柔刺激,也是提高胎兒的內啡呔水平以及免疫功能的一種較好的方式。在國外創(chuàng)辦的胎兒大學的胎教方案中,把聽覺刺激(音樂、語言)和觸覺刺激(當胎動出現時輕拍或撫摸孕婦腹部)相結合應用于胎教,已取得滿意的效果:凡接受了胎教的孩子喜歡聽音樂,反應敏銳,而且微笑和說話出現早。還有,當孕婦運動時,也使胎兒隨之活動,從而給胎兒的軀體及前庭感覺系統(tǒng)提供一個很自然的刺激。研究表明,這種刺激可促進胎兒的運動和視覺功能,并可改善胎兒攝食和睡眠行為。
以上實驗研究報告表明,胎兒經過胎教具有各種感覺能力是不爭的事實,也證實了胎教的堅實的客觀基礎和不可懷疑的科學性。北京、上海、深圳、自貢等地的胎教研究部門,都有科研報告證實胎教對胎兒感覺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孩子出生后神經系統(tǒng)的反應和協調比較靈敏,對他們的語言、行為、性格智力發(fā)展有明顯的作用。